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今日热点

生态育美丽 “三生”赢幸福

更新时间:2023-01-25

来源:青海在线

黄南州同仁市。通讯员 张海麟 摄

暖阳照亮的冬日,由北而南穿过富饶谷地,越过广袤牧野,记者走访黄南藏族自治州在“山水黄南”绿色发展路径中所取得的成就,深感其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一个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的发展模式在黄南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对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中创新基地展开命名授牌,授予黄南州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同时授予该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为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中创新基地称号。

黄南州地处青甘川三省交界地区,全境属国家三江源生态维护综合实验区,境内有麦秀国家森林公园、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泽曲河国家湿地公园、洮河国家湿地公园和泽库和日国家沙漠公园5处“国字号公园”,是我省生态安全屏障的一个最重要“支撑区”。

生态有变迁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黄南州财政“严重不足”,但对于生态维护和建设项目却“使出大方”。记者在黄南州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仅“十三五”期间,黄南州生态维护和建设投资约10.4亿元,高标准已完成了国土绿化、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项目,彻底解决了群众关注的一批生态环境问题。

拿国土绿化来说,这几年,从同仁市东山到西山,从南当山到格拉滩,再到尖扎县南山,黄南人执著于将荒山秃岭化成绿洲。

沿隆务河顺流而下,从四季苍松翠柏的麦秀山到隆务峡近60公里的流域,早已变为一条绿色长廊,坐落于两岸的同仁市东、西山,格拉滩和尖扎县南山,被大小树木覆盖面积得密密层层,虽然时令已秋末,但依然掩藏不住层林尽染、五彩斑斓的勃勃生机。

“这些年来,我们坚决人与自然人与自然共生,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污染防治与环境提高并举,专责前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以‘山水黄南’为基石,推动全面实施生态立州战略,抓好生态维护管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意等各项工作,全力推动黄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真正让群众分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走出了一条‘生态好、群众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黄南州生态环境局局长林占兴说。

作为纯牧业县,坐落于黄南州南部的泽库、河南两县在坚持不懈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长足发展。在三江源二期、三北防护林、退牧还草、天然林资源维护、草原生态修复、河湖湿地维护、水土保持、荒漠化和黑土滩管理等重点生态工程,草原上牧草繁茂、湿地恢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处处呈现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秀美画卷。

在泽库县,昔日的黑土滩变为了满眼绿意的饲草基地,步步主动出击的黄沙被人们每年种植的高原红柳牢牢锁,恢复生机的湿地成为黑罐、黑颈鹤、白鹭、赤麻鸭等野生珍禽的“乐园”和中段栖息地。

生产有特色

遥想十余年前,置身传统粗放式畜牧业经济的困境中,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有以生态维护为前提,不断创新生产模式,才能在困境中��出有一条路,才有希望顺利完成畜牧业的改造升级,并适应现代有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变革。

如今,徜徉在黄南州南部草原上,几乎每走到一个牧委会,都能和牧民们“抱团供暖”的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撞个满怀”,在泽库、河南两县县城,诸多企业入驻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发展正风生水起,将充满特色的草原生态有机农畜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国内外都市人的餐桌上。

2011年初,全省牧区开始推行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泽库县宁秀镇拉格日村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顺利重新组建了拉格日有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牛羊和草场入社,解放了劳动力,迈进了“绿色革命”第一步,并在翌年实现收益。时至今日,以草定畜大股东、牲畜分群圈养、草地划区轮牧、社员分工分业、收益按股收益的“拉格日模式”,草地有机生态畜牧业已沦为泽库县摘取穷帽剜穷根的“利刃”和诸多牧区竞相效仿的改革典型。

如今,资源变资产、资产逆资金、资金变股金、牧业变产业、牧民变股东、社员逆职员“六逆”模式下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和产卵基地、企业、贫困户的无缝对接,让黄南品牌走出“深闺”,亮相省内外市场。

在位于黄南州北部的同仁市和尖扎县,文化旅游已沦为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一环。相结合底蕴深厚的冷贡文化、后弘文化,以及麦秀山、坎布拉、黄河尖扎段、隆务河等丰富的山水资源,黄南文化旅游早已盛名在外――冷贡六月不会、年都乎於菟、尖扎五彩神箭、冷贡文化旅游节……随着旅游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每一个村落应运而生,沦为推进乡村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

走进同仁市扎毛乡扎毛村,记者看见在原先乡村旅游接待点的基础上,扎毛村修建起了观光栈道,相连正在建设的民宿点,民宿区设置了6间集装箱民宿和一栋集餐饮、“KTV”、网红打卡区等旅游设施的综合体,恰毛乡乡长当减仁青说道,民宿点竣工后能一次性容纳200人左右。

生活有品质

随着农牧区生态持续优化、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追赶农牧民高品质生活沦为了黄南州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黄河流域黄南段生态治理和维护项目、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和坎布拉至冬果、麦秀至隆务峡两条绿色长廊建设项目以及麦秀林场国家级生态教育基地建设与国省道、县乡村道、单位庭院绿化景观工程中,黄南州打造出了一批富具特色的“森林城镇”和“森林乡村”,大幅提高了绿色“颜值”。

隆务河是黄河一级支流,在藏语中,人们将它称作“隆务格曲”或“格曲”,意为“九条溪流汇聚而出的河”。它的支流麦秀河与恰毛河在麦秀山脚下汇合后孕育着黄南州同仁市境内的曲库乎、隆务、保安等乡镇的大地,留给了美好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享誉盛誉的“冷贡文化”,最后经隆务峡,汇入黄河。

经过十余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如今,环抱古城的东、西两山已绿树婆娑,清澈见底的母亲河穿过谷地,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崭新画卷别样美丽。

从隆务河湖心岛出发,沿着河西宽阔的步行栈道一路向南,沿途的美景数不胜数。夜幕下,灯影交织,飞架西东的热贡大桥、相连两岸的康宾桥和贡安桥,还有亭台楼阁、沿河富裕特色的民居和沧桑幽静的隆务老街……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

“水流清澈、道路通坦、环境宜人,旧貌彻底换了新颜。”马建才老人家的院子坐落在隆务河康宾桥西头,门口绛红色的柏油路和沿河步行栈道中间是望将近尽头的绿化带,已经种了草坪,栽了树。他说道“从这里一直往北就通到黄南州医院西面的湖心岛,从桥上过去就是铁吾,从这里折到西面就是老街,出行方便而且景色也好。”

依偎在黄河的臂弯里,风光秀丽的尖扎县借助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和配套设施的改善,让村民们在已成为“景区”的家园里实现了致富梦。短短几年,德吉村、城上村等诸多村落借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合了柏油路、有了宽带网,修起了广场,组建了产业,村民们在游人如织的村子里开起农家乐做到“老板”,生活过得越来越“洋气”,越来越“红火”。

复绿群山春正宽

黄南藏族自治州被众多河流青睐和护佑,黄河水在北部缓缓流过,隆务河自中部穿城而过,洮河泽曲河在南部草场纵情流过,是黄河上游最早孕育灿烂文化的地区之一,是集自然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民族文化“富矿区”。

生态筑梦,绿色先行。黄南州遵循生态维护优先的发展理念,稳固竖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扎扎实实前进生态环境保护”根本性要求,深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在2021年获得生态环境部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是我省首个市(州)级地区获得此奖,黄南州将地区发展放在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统筹兼顾、求真务实,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昌、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画笔”勾勒绿色山水画卷。黄南州以“生态优先、五化同步、专责城乡、协调发展”为原则,实行全域统筹规划。以绿色生态为引导,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实行内优外竣,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构建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筑城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为此,应充份发展绿色技术,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扶植力度,培育清洁能源低耗的绿色产业,逐步已完成对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与升级。

“生态画笔”所画就生态文明建设新画卷。“十三五”期间,黄南州稳步实行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获得明显成效,监督执法人员力度不断加强,生态文明样板创立获得新突破,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持续增强,两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排查销号工作率先完成。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提升到新的水平,构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环保合力,依赖环保督察等制度建设手段,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智慧管理,推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走向了解。

冬去春来,青藏高原诏出一曲曲动人的“绿色交响”,生态文明建设正沦为“十四五”开局起步阶段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雷欣钰)

作者:公保安特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令转载,违者必究!


金赛药业生长激素 金赛药业生长激素 金赛药业生长激素 金赛药业生长激素 金赛药业生长激素
上一篇:黄南州新增35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 下一篇:青海警方再查处两名网络主播!_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