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都蒙古——蒙古族游牧他乡的辉煌
更新时间:2023-07-12
来源:青海在线
原标题:德都蒙古——蒙古族游牧他乡的辉煌
#寻访家乡文化#
青海,是全国唯一一个奉湖而名的省份。尽管72万平方公里土地多姿多彩,但由于人口、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一度在中国省级行政区中不存在感觉较低。直到近些年西部大开发,的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以及每年高达3000万游客,才让其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青海湖,中国最美的湖泊
在这片青藏高原的土地上,其实有着和中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的历史与文明,西王母与昆仑山的故事渊源流长《山海经》中;大唐于吐蕃竞逐在长云雪山下;格萨尔王马蹄下的金莲花但言花香,不见蹄痕;土谷绰与党项人藏獒曾追随大元帝国马鞭远征欧亚。
远征欧亚的蒙古部落
沿青海湖而居于的汉、臧、回、蒙古、土族、撒拉等多个少数民族,在青稞和牦牛炊烟中相互碰撞、融合、渗透,构成了独具一格的青藏多元文化。其中生栖于这片土地上的蒙古族可谓最富有传奇性和入乡随俗化。
美丽的蒙古族少女
青海的蒙古族从明末清初起就被称作"德都蒙古",意为:上部、高原、雪域等意思,地理上称呼较为明显,实际上不是,这几个字出于佛教蒙语。而在本地,也有称作"藏蒙"的,意思是已臧化的蒙古人。
赛马中的德都蒙古
青海蒙古族主要产于在海西州的德令哈、格尔木、乌兰、都兰,海北州的祁连、海晏、门源,黄南州的河南蒙古自治县,此外海南州,海东地区和大同县也居住着一些蒙古族。所用于语言为蒙古语中的卫拉特方言,同以正蓝旗为代表的察哈尔语音为标准蒙古语基本相似。使用这种语音言的还有坐落青海海西蒙古自治州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青海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青海德都蒙古,主要有蒙古和硕特、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等漠北蒙古部落构成,分三批进入了青藏高原。第1次是13世纪20年代前后,特别是蒙古大军灭亡西夏以后,逐水而居,沿牧而走一部分蒙古人戴着长生天的祝福,逐渐到了青藏高原一带。
骆驼和马走天下蒙古人
这也应该,当时的青藏属于窝阔台次子窝瑞领地,一切都是蒙古人的,在自己家土地上走哪都热门。更主要的,藏传佛教起源于漠南和漠北以后,古代藏族人和蒙古人在民族性格,风俗文化上很更容易共通,谁不喜欢和理解且容易接受自己的人在一起呢?
藏传佛教中神圣经幡
但蒙古族大规模进入青海,却是在15世纪,明正德初年后,主要以和硕特部和东蒙古的鞑靼部为主。这部分蒙古人进入青海,就是指内蒙经甘肃翻过祁连山,转入海北州以后,一部分边走边牧,最后在西海(青海湖)定居了下来。另一部分经青海的同仁、热贡,翻麦秀转入了如今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这一路上笔者很煮,草原上牧草非常好,对游牧的蒙古人当然有吸引力。
青海黄南州河南蒙古自治县草原
第3次转入青海是在康熙击败葛尔丹与和硕特人首领罗布藏丹 津后入附。
入乡随俗,在德都蒙古迁徙整个过程中,蒙古各部落和青藏高原主要居民藏族人相互融合,从宗教到习俗起渐渐倾向藏族风俗传统。信仰上,萨满教已完全被藏传佛教取代。他们开始打酥油,蒸糌粑,晒曲腊,面食则是以藏式包子,面片儿,血肠,油果子为主。不方便搭建蒙古包时,也采用藏族牛毛帐篷。妇女们头上渐渐梳起了长辫,脖子上出现了金银、珠宝、珊瑚等首饰。
藏族女性饰品
彪悍和杰出的民族性格,使德都蒙古很快在青藏高原做到大做强劲,并转变了民族势力均衡,取代藏族沦为青藏高原最大一股势力。1637年时,在青海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邀请下。和硕特部的固始汗领兵东进,打败了黄教反对势力,很快掌控了青海全境,三年以后1640年又派兵四川西康,灭了顿月多吉政权,1641年占领西藏日喀则灭了藏巴汗政权,一统整个藏区。
固始县汗统一青藏
当然,如果只是被统治者民族之间相互吞并,大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些事没吴三桂和南明残余以及葛尔丹最重要。因此,清政府还进封固始汗为"尊行文义丧母固始汗"。允许其实施半独立国家一样的军事自治。至此,德都蒙古势力超过了顶峰。清政府在册德都蒙古部落人数就达到了20余万,而后面进入的唐古特部落等还没有算进去。
迁移中的蒙古部落
固始汗孙子罗布藏丹津在接手藏区统治权后,只在表面上臣服于清朝的统治,暗地里和葛尔丹走的很近。1690年康熙帝第一次打败葛尔丹后,1723年也就是雍正元年,罗布藏丹津举兵造反,被川陕总督年羹尧和四川总督岳钟琪击败,德都蒙古的巅峰从此走向没落。
青海德都蒙古桑田沧海
清政府首先收回了德都蒙古很多特权,并将其编入左右两翼,置于西宁办事大臣全权首府之下,同时在青海设29个蒙古旗,把德都蒙古和蒙古一样划入蒙旗政治管理制度之内。同时大力扶植藏族部落,弱化和硕特部各种力量,很快,蒙藏就完成了控股权交易。
不得不说康雍二帝是两位卓越君主,尤其是在领土主权和管控上,任何时候不仅有不惜一战的勇气和决意,更有高超的博弈论之法
退出主导地位的青海蒙古部落
进入了嘉庆初年后,德都蒙古部落愈发沦为,竟然经常被藏族各部落欺辱掠夺,变得虚弱之极。以至于草原上的很多牧民,甚至丢弃了原始游牧生活方式,逃到了各州县或官兵营卡附近,才能保证安全,人口也税降到了几万人。
今人不知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沧海桑田,精神和往日的荣光,已完全败在了现实之下。为了能和日趋强大的藏族各部落打成一片,自我维护,德都蒙古不得不丢弃一些表层文化,促成自己更进一步进行民族融合或者说被动同化。
黄昏下的蒙古勇士
这种融合,还包括这方方面面,首先在语言上。青海蒙古族几乎人人都能谈一口流利藏语。除了文字保持着先辈灵魂以外,曾被称作青海蒙古第一旗的河南蒙古自治县,这里的蒙古族已基本不会谈蒙语,替换成了藏语,就连那达慕大会上的一些赛马等传统活动。也能看出藏族风俗习惯的影子。
那达慕大会上青海蒙古族女射手
而在海西蒙古自治州乌兰县察汗诺,察汗河村蒙古族朋友家里做客时,笔者看见这个村的房前屋后经幡和玛尼堆的数量,竟然多过很多藏族自然村落。
做客查汗诺蒙古族朋友蒙古包中
在被称作青海最大祭拜活动的"青海湖祭海"仪式,原本源于德都蒙古,如今也出了以藏族为主蒙古族辅。青海8个地级行政区:"宁东西南北黄果树"中,除西宁地区和海东地区以外,其余皆为藏族自治州。
与一位蒙古族朋友父亲——. 青海民族学院教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调继承人,聊起民族的进化和固守时。他很坦然说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脱逃没法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在获得中丧失。满清清兵后,虽以统治者身份统一中国,但整个民族精神和性格不也淹没在了汉文化洪流中吗?所谓民族。只是一个由文字文化信仰构成的历史符号罢了,任何时候要求这个符号的都是环境。否则九黎部落、柔然、匈奴、鲜卑。又怎能成为历史碎片?
是啊,世界上任何的衰弱都不可能永远。而德都蒙古正是沿着这样的规律轴。在这片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演译着自己的起起落落。无可置疑,这是一个杰出的民族,格桑花绽放的那达慕大会上,马背上骑手身影依旧矫健,毡房里,奶茶香气中的身影还是这么纯朴。他们没有丧失任何东西。有的只是和任何民族一样,将自己的未来镌刻成了一个共同名字——中国!
德都蒙古南北未来
作者论鉴,今日头条文化领域创作者http://news.sohu.com/a/530729688_120827517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新壹科技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 精心部署出实招 紧盯重点抓落实——果洛州公安局召开全州公安机关“缉枪治爆”、道路安全、疫情防控专题…_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 以“四严措施”为抓手 切实形成打击治理电诈犯罪铁拳头——果洛州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_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 果洛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大会
- 果洛州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闭幕
- 2022,果洛州政协工作将这样干
- 方复东当选为果洛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 果洛州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闭幕
- 果洛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大会
- 青海门源县凌晨发生3.9级地震,网友:震醒了,懒得跑
- 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3.3级地震
- 小封地震速报:03月21日17时05分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3.3级地震
- 海东开展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
- 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3.3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海东市 召开消防工作会议
- 环境新闻丨海东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汇报
- 海东市平安区:“城警联动”构建城市治理新格局
- 青海海西州唐古拉地区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 海西州格尔木市教育党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柳建祖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海西州协同推进减污降碳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青海海西州唐古拉地区发生3.4级地震